惊蛰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是什么?
惊蛰(jīng zh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大约在3月5日或6日到来。”惊”指惊醒,”蛰”指蛰伏的昆虫和小动物,合起来表示春雷惊醒冬眠生物的意思。这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真正到来,气温回升加快,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你知道吗?惊蛰时节气温变化大,民间有”惊蛰不冷,清明不热”的说法。这时候不仅小动物们醒来活动,我们人体也需要顺应天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那么,惊蛰节气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吃梨呢?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习俗背后的故事
“惊蛰吃梨”这个习俗可大有来头!民间流传着多少不同版本的说法:
最著名的要数晋商渠家的故事了。相传明代晋商先祖渠济靠贩梨起家,后来子孙走西口创业时,长辈让他在惊蛰这天吃梨,寓意”不忘祖业,努力创业”。从此这个传统就流传开来,成为激励大众奋发向上的象征。
从养生角度看,惊蛰时节气候干燥,梨子能润肺止咳;从农耕文化来说,”梨”谐音”离”,寓意害虫远离庄稼;还有人认为”梨”与”犁”同音,象征春耕开始。不管哪种说法,”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灵魂”的民谚至今仍在山西、苏北等地流传。
惊蛰节气怎样养生?专家支招
惊蛰时节养生要注意什么呢?广东省中医院的专家给出了专业建议:
饮食上要”春夏养阳”,多吃韭菜、菠菜、荠菜等升发阳气的蔬菜,梨子天然必不可少——它能生津润肺、消食除滞。大蒜也是好选择,它的杀菌影响能预防春季多发的感染性疾病。
起居方面要注意”春捂秋冻”,别急着减衣服。苏丽玲医生提醒:惊蛰气温波动大,最容易感冒,要适时增减衣物;还要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
惊蛰时节的健壮小贴士
除了吃梨,惊蛰养生还有这些小妙招:
多喝水!春季干燥易上火,每天8杯水帮助身体排毒。可以泡些菊花茶、枸杞茶,既补水又养肝。
适度运动很重要。天气转暖,适合户外散步、打太极拳,但要注意别太剧烈,以”微汗”为度。
保持好心情。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心情波动。听听音乐、赏赏春花,让心情像春天一样明朗起来!
记住这些惊蛰养生秘诀了吗?从今天开始,顺应节气变化,吃个梨子,调整作息,让自己活力满满地迎接春天吧!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惊蛰习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