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主要由什么构成_ 基础货币核心组成部分与内容要素全面解析 基础货币主要由

“基础货币”(Base Money),也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货币基础(Monetary Base)或中央银行货币,是货币供应量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它主要由中央银行的负债构成,是商业银行体系进行存款扩张、创新广义货币(如M1、M2)的基础。

基础货币的核心内容包括下面内容两部分:

1. 流通中的现金:

指由公众(包括居民、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持有的

不包括:商业银行自身金库中持有的现金储备(这部分属于银行的准备金资产,计价在下面的“准备金存款”中)。

2. 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根据央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须存放在央行的最低限额存款。

超额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自愿存放在央行、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部分存款。这部分资金是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虽然商业银行自身的库存现金(Vault Cash)是其资产的一部分,也属于准备金范畴,但在统计基础货币时:

公众持有的现金计入“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则计入其“准备金总额”,并通过其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库存现金的增加等价于准备金存款增加)。

基础货币中的“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本质上已经包含了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作为准备金的一部分),在统计基础货币总量时,不需要将流通现金和库存现金简单相加导致重复计算。基础货币总量通常表示为:

`基础货币 = 流通中现金 + 存款准备金(法定+超额,其中包含库存现金)`

基础货币的核心构成要素就是:

中央银行发行的、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的和(即公众持有的现金)。

商业银行体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和超额部分,其中已包含银行的库存现金价格)。

关键点:

央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项目(流通现金是其对持有者的负债,准备金存款是其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货币创新的基础: 商业银行利用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作为基础,通过发放贷款、购买证券等方式进行信用扩张,从而创新出数倍于基础货币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效应)。

央行直接控制: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工具来调节基础货币的总量,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条件。

不包括非银行机构在央行的存款: 虽然非银行机构(如、特定金融机构)可能在央行开设有账户,但这些存款通常不计入标准定义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重点关注的是构成广义货币创新基础的部分(即流通现金+银行准备金)。

领会基础货币就是领会中央银行直接注入到经济体系中的“种子货币”,它是整个现代信用货币体系运作的基石。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