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是啥 核外电子等于什么? 核外电子构造原理图
核外电子数在不同微粒中的具体定义如下:
一、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
-
核心等式
- 对于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时也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 示例:碳原子(原子序数6)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为6。
- 对于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时也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
-
应用意义
- 元素种类判定: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例如,质子数为13的元素是铝。
- 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如活泼性、化合价)。例如,硫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高正价为+6,最低负价为-2。
二、离子中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需根据电荷类型调整:
-
阳离子(带正电荷):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 。
示例:钠离子(Na?)的质子数为11,电荷数为+1,其核外电子数为11 – 1 = 10。 -
阴离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 。
示例:氯离子(Cl?)的质子数为17,电荷数为-1,其核外电子数为17 + 1 = 18。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各电子层容量
-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序数,如K层n=1,L层n=2)。
-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若K层为最外层则不超过2个)。
-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
填充顺序
电子优先填入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如填满K层后才排布到L层)。
四、常见误区与补充说明
-
质量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区别
-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 例如,钠的质量数≈23(质子11 + 中子12),但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仍为11。
-
同位素与核外电子数
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核外电子数相同(如12C和1?C的电子数均为6)。
- 原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原子序数 。
- 离子:需根据电荷类型调整(阳离子减电荷数,阴离子加电荷数)。
- 排布规律:遵循电子层容量限制和能量最低规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元素的电子排布或离子计算示例,可参考化学教材或原子结构相关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