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流行和潮流的驱动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价格亲民的饰品,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却让消费者的安全隐患浮出了水面,那就是“9.9元假银饰致癌物超标1179倍”的新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便宜的饰品如此危险?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售价仅为9.9元的假银饰里面会含有如此多的致癌物呢?根据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的数据,市面上许多宣称为“S925银”的饰品,实际上是由铜合金制成的。在这8款送检的产品中,有6款重金属超标,包括镍、铅和镉等,而且镉的含量竟然超标1179倍!这么高的数值,真让人不寒而栗。
重金属超标的来源
那这些重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一位在饰品工厂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来说,镍主要是由于镀层造成的,镀镍是为了增加饰品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可是如果使用的是劣质材料,就容易导致重金属超标。而在一些小作坊,甚至会用工业废料进行加工,这样的行为隐患重重。
而且,很多消费者对于“925银”的认知也很模糊,不少带有“S925”标识的饰品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银饰。其实,这样的钢印是可以伪造的,甚至一台激光机就能够轻松做到。因此,看到“925银”这个标识,未必就能让你高枕无忧。
消费者该怎样自我保护?
面对如此严重的健壮风险,消费者应该怎样自我保护呢?开门见山说,尽量选择那些标有明确材料标识的产品,比如“足银999”或者“Au750”。同时,避免购买那些标注模糊的饰品,如“钛钢”“合金”等。顺带提一嘴,定期清洗佩戴的饰品也一个好习性,由于在夏季,汗液会加速金属的溶解,从而引发过敏。
而如果你在戴了新耳饰后出现红肿等过敏现象,那完全不是个例,很多情况下与饰品的材质有关。因此,当情况出现时,及时摘下饰品,也许能避免更大的健壮隐患。
市场监管存在漏洞
那么,这些难题为何没有被更好地监管呢?根据我国现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首饰类产品并未列入强制认证的范围。不过,虽然有相关国标,但许多小作坊却依然能够游走于法规边缘,逃避检测甚至伪造检测报告。业内专家指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市场监管的盲区和企业违法成本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消费者的安全无疑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所有的“9.9元假银饰”背后都在敲响警钟,提醒大家在追逐流行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的安全底线。
小编归纳一下
聊了这么多,“9.9元假银饰致癌物超标1179倍”的新闻不仅揭示了时下饰品市场的隐患,也提醒了我们在挑选饰品时一定要进步警惕。为了自己的健壮,完全不能只看价格,安全和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相关聪明,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