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审查制度 Censorship的深思:社交媒体的双重标准与舆论控制

对于审查制度(Censorship)的深思:社交媒体的双重标准与舆论控制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审查制度(censorship)在这一平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从推特封杀特朗普到脸书禁用塔利班的相关内容,社交媒体在执行其平台制度时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近日,美联社的报道指出,几家塞尔维亚媒体的推特账号被贴上了“民族控制”的标签。这一举动引起了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强烈反对,他表示:“我等不及他们(推特)删除我的账号了,这样我就会成为全球上的另一个特朗普。”这番话不仅表达了对社交媒体审查制度的不满,更揭示了他对言论自在的追求。

推特所使用的“民族控制”标签,意味着该媒体被视为“民族附属媒体”,受到财政资源、政治压力或控制的影响。这一制度的实施,实际是对媒体言论的一种审查(censorship),让人质疑社交媒体在处理信息时的公正性与透明度。武契奇对此表示讽刺,称这些标签仅仅是为了进行更严格的内容检查而已,并对被标记的媒体表示祝贺,称它们是在“传播热爱自在的想法”。

不仅如此,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推特账号因国会骚乱事件被永久封禁,也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审查的广泛讨论。武契奇甚至用戏谑的口吻表示,希望自己的账号也能被删除,从而与特朗普“并肩而立”。事实上,武契奇的言论虽是戏谑,但却反映出对社交平台双重标准的不满。

美联社的报道还提到,在当前全球各地的社交媒体上,“民族控制”标签正逐渐普及。然而,不少观察者发现,推特对中美等民族的媒体账号的处理存在明显的双重标准。虽然推特声称,所有民族的媒体都有可能被贴上标签,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西方民族的政府媒体并未受到类似的审查。

例如,推特曾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主流媒体实施“民族控制”的标记,却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政府相关账号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的审查让很多人质疑社交媒体在执行其政策时是否真的公平公正。

关于这一现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媒体是不同民族人民沟通和领悟的桥梁,所有媒体应当在法律框架内受到平等对待,而不应受到觉悟形态的影响。这一表态不仅是对社交媒体政策的呼吁,也是对媒体自在的捍卫。

审查制度(censorship)的存在与实施,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环境与信息传播的自在。然而,社交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平台,在进行内容管理时也必须保持公正、透明,避免因政治立场或觉悟形态的偏见而进行选择性审查。保护言论自在,倡导多元开放的交流,应是我们共同努力的路线。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怎样平衡审查与自在,怎样在社交媒体上实现真正的言论自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难题。只有在尊重多元声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网络环境。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